第(2/3)页 因此arm处理器的特点是体积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二是大量使用寄存器且大多数数据操作都在寄存器中完成,指令执行速度更快;三是寻址方式灵活简单,执行效率高;四是指令长度固定,可通过多流水线方式提高处理效率。 但arm缺点也很明显,它只适合移动终端的嵌入式cpu解决方案,如果要作为服务器cpu,它充其量也只能算是个中低端cpu,比如说intel的至强处理器就是这种类型。 相比之下,mips和sparc就不同了。 mips是超高效精简指令集计算机体系结构中的一种,与当前商业化最成功的arm架构相比,mips的优势主要有五点:一是早于arm支持64bit指令和操作,像mips面向高中低端市场先后发布了p5600系列、i6400系列和m5100系列64位处理器架构,其中p5600、i6400单核性能分别达到3.5和3.0dmips/mhz,即单核每秒可处理350万条和300万条指令,超过armcortex-a53230万条/秒的处理速度。 二是mips有专门的除法器,可以执行除法指令;三是mips的内核寄存器比arm多一倍,在同样的性能下mips的功耗会比arm更低,同样功耗下性能比arm更高;四是mips指令比arm稍微多一些,执行部分运算更为灵活,更主要的是mips的指令集源代码相比于arm来说,中国人更加容易理解,不像arm和sparc,只适合西方人,不适合东方人,中国人看到它,有时候会崩溃。 五是mips在架构授权方面更为开放,允许授权商自行更改设计,如更多核的设计。 同时,mips架构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是mips的内存地址起始有问题,这导致了mips在内存和cache的支持方面都有限制,即mips单内核无法面对高容量内存配置;二是mips技术演进方向是并行线程,类似intel的超线程,而arm未来的发展方向是物理多核,从目前核心移动设备的发展趋势来看物理多核占据了上风。 三是mips虽然结构更加简单,但是到现在还是顺序单/双发射,arm则已经进化到了乱序双/三发射,执行指令流水线周期远不如arm高效。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mips相比arm具有更大的优势和更大的发展潜力,mips的应用范围比arm更加地广阔,mips不但可以作为服务器的高端cpu,由于mips比arm拥有更多的寄存器,使得mips比arm更加省电和节能(比arm节能25%),因此它比arm更加适合作为移动终端的嵌入式cpu方案。 而且mips结构是所有risc处理器中最简单的,因此cpu设计师在设计时,因为它构架简单,因此它的设计周期很短,可以应用更多先进的技术,开发更快的下一代处理器。 更加重要的是,mips是所有risc处理器中是兼容性和通用性最好的处理器,他不但具有向下兼容能力,甚至还有良好的向上兼容能力,通用性也一点不比x86差,因此它完全可以作为桌面电脑的处理器。 事实上历史上risc与cisc之争,其实就是mips与x86之争。 既然mips被你说得那么好,那为什么mips在与arm竞争中,反而是arm最终赢得了胜利,以至于mips呢?最后反而还被arm给收购了呢? 其实mips失败,不是失败在技术上,而是失败在商业上,因为mips是几个大学教授搞出来的,因此mips身上有着浓厚的学院派发展风格,众所周知让教授搞研究可以,但要让教授搞商业,我只能呵呵了……当然不排除教授里面有极高商业天赋的,但显然这几位教授不在这个范围之内。 由于教授不会搞商业,这就导致其mips的商业进程远远滞后于arm,当arm与高通、苹果、nvidia等芯片设计公司合作大举进攻移动终端的时候,mips还停留在高清盒子、打印机等小众市场产品中。mi商业进程的远远滞后,从而又导致自身系统的软件平台也相对落后,应用软件与arm体系相比要少很多的连锁式反应。 除了arm和mips外,还有第三种risc处理器,那就是赫赫有名的sparc。 sparc全称scalableprocessorarchitecture即“可扩充处理器”构架,他是专业的服务器cpu。 为什么用专业这个词?这么说吧,如果把arm比喻为普通的大众车,mips是奔驰迈巴赫的话,那么sparc就是劳斯莱斯幻影或者就是布加迪威龙,它是cpu中战斗机,是cpu中的苏-35,是cpu里的f-22。 sparc就是这么牛x,它是超级计算机最理想的处理器,是超级计算机最顶级的处理器,sparc微处理器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它的可扩展性,就好比一台航空发动机加了加力燃烧室,一下子就让cpu的性能大幅提高。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