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多行不义必自毙-《我要做阁老》
第(2/3)页
如今孙庆这厮认不清形势,不仅不会夹着尾巴做人,还构陷忠良草菅人命,当真是自寻死路。
“死者遗体何在?”
“回大老爷的话,我三弟的遗体就在堂外用草席裹着......”
朱纨当即传令,命仵作前去查验。
等候的工夫他又询问了一些细节,一旁的文书挥笔疾书将其一一记了下来。
待仵作查验完毕将结果汇报于他,朱纨心中已经有了计较。
“尔等放心。天网恢恢,疏而不漏。本抚定会为你们做主。”
得到朱纨的保证,三名织工纷纷朝朱纨拜谢。
“多谢青天大老爷,多谢青天大老爷。”
若犯事的是寻常浙江官员,他可以直接上疏弹劾。若涉事官员是五品之下,他甚至可以直接命人拿下。
但偏偏孙庆这样的宦官有些麻烦。
在大明,宦官体系和文官体系是完全独立的存在。两者之间虽然在日常可能会有些许业务的交叉,但本质上是井水不犯河水的。
也就是说虽然朱纨可以弹劾孙庆,却没有裁决权,最多只能限制孙庆的自由。在天子看到奏疏降下圣旨之前,他没有权利处置孙庆。
哪怕孙庆的风评极差,哪怕孙庆已经激起了民怨。
不得不说这是一件有些可悲的事情。而且他上奏的奏疏在圣上看到之前,肯定会由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
这孙庆若是在内廷有人,司礼监会不会表态也是个问题。
不过他不想再有这许多顾虑了。
新官上任,所有人都盯着他朱纨在看。所谓上行下效,若他朱纨表现的圆滑世故,那么一应官员肯定会争相效仿,浙江官场就会变得乌烟瘴气。只有他刚直不阿,守住底线,底下的官员才可能做些实事。
眼下东南形势严峻,倭寇、佛郎机海盗轮番肆虐。若是浙江官场内部不能一条心,怎么可能扫平群寇?
故而朱纨必须狠下心来剔除孙庆这样的毒瘤,既是做给浙江的百姓看,也是做给文武官员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