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且行且战吧,赵良栋发誓要在破城之后把明军对他们做的加倍奉还! ... ... 很快,艾承业斩杀数千清军的消息便穿回了宜宾。 朱由榔得知后大喜。 李定国推荐的人选果然有两把刷子,虽然此战未必会使清军元气大伤,却是打出了气势。 就该这样嘛,狭路相逢勇者胜。 只要气势打出来了一切就都解决了。 “陛下,这卧龙岗只是开胃小菜,正菜还在后面呢。” 李定国自然也是心情大好,在一旁笑声道。 “哦?” 朱由榔也来了兴致,和声道:“朕拭目以待。” 其实对于启用艾承业朱由榔起先有些犹豫。 毕竟在原本历史上,艾承业最后投降了清军。 这让朱由榔心里有些不爽。 但那毕竟是永历帝决定流亡缅甸之后的事情。 当时艾承业和冯双礼等人带领艾能奇生前的部众和一部分忠于刘文秀旧部北上建昌,企图和夔东十三家汇合。 之后的结果自然是悲剧。狄三喜发动兵变,抓获了艾承业与冯双礼。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当时艾承业和冯双礼已经心灰意冷,未必没有顺水推舟的想法。 但是也不能苛责他们。 毕竟连天子都弃国了他们替谁去作战呢? 李定国的儿子李嗣兴不也降清了吗?白文选最后不也降清了吗? 能像夔东十三家那样坚守到最后一刻,像李来亨那样举家自焚的毕竟是少数啊。 这些将领历史上也为南明政权效死力,只是最后做出了一个无奈的决定。 现如今朱由榔穿越,造成了一系列的蝴蝶效应。 这些名将自然不会像历史上那样降清。 至少朱由榔不能因为他们没有犯下的过错而歧视他们。不然朱由榔将陷入无人可用的境地。 试想没了冯双礼、白文选、艾承业等人,明军的实力将大打折扣,李定国一人也将独木难支。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平行时空,朱由榔是历史的书写者而不是复刻者。 既然历史已经改变,朱由榔自然没有理由苛责这些为大明尽忠职守的臣子们。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