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守备太监由皇帝直接指任。 而守备勋贵都是由开国功臣公、伯之子担任,比如魏国公的子嗣后人就经常担任守备勋臣之职。 以郑成功如今的身份地位,暂时充任南京守备勋臣也没有什么问题。 至于参赞机务,一般是由南京兵部尚书兼任,张煌言自然当仁不让。 他可是永历天子亲封的正印兵部尚书,比南京兵部尚书还要大一号。 对郑成功来说,南京是一座承载了无数记忆的城池。 当初他在南京国子监做监生读书,留下的都是美好的回忆。 西山何其峻,巉岩暨穹苍。藤垂涧易涉,竹密径微凉。 那时所作的诗句多么轻松写意啊,如果时光永远停留在那一刻该是多好啊。 可惜生活是如此的残酷,这十几年来神州大地发生的巨变让郑成功有些恍惚。 人总要学会长大,昔日的快乐少年郎也要承担起家国天下的责任。 十余年的艰苦奋斗,十余年的不懈抗争终于收到了回报。 能够在青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他郑成功不枉此生! 至于张煌言心境与郑成功大体是相同的。 半生所图终有回报,那种释然的感觉确是无法用言语形容的。 一切安排妥当后,郑成功、张煌言率部来到南京城外神烈山孝陵卫祭奠太祖皇帝。 由于郑氏一族尊奉拥立唐王朱聿键在福建称帝,故而郑成功从一开始就被打上了浓浓的唐王系烙印。 郑成功也确实犹豫彷徨过。 当今天子乃是李定国拥立的,能否容得下拥立隆武帝的郑氏一族。 当初进攻南京时郑成功也确实存了私心,想要用这功劳换取永历天子的原谅,不至于因为派系斗争遗祸子孙。 但现在真的打下来南京,郑成功反倒是释然了。 从种种迹象可以看出,当今天子乃是一代雄主,胸怀那是极为宽广的。 连那些大顺军余部陛下都能宽恕,怎么可能计较郑家拥立唐王的事情? 这种陈芝麻烂谷子的事情,怕是陛下早就不想再提了。 不然陛下也不会封他为延平郡王。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