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 在做过最后的尝试后,冯双礼还是选择了撤军。 虽然心中十分不甘也没有办法。 而比冯双礼更难受的就要属赵三虎了。 作为明军的引路人,明军战败就意味着他必须跟着明军一起走。 留下来肯定会被清军报复。 冯双礼也明白这一点。 赵三虎已经做了他所能做的一切。 明军没能拿下汉中并不是赵三虎的错。 冯双礼要对赵三虎负责,就不能把他丢下。 好在赵三虎孑身一人,也没有什么牵挂。 走了便走了。 按照赵三虎的建议,明军最好原路返回。 一来这条路清军并不知道,相对来说比较安全,可以绕过汉中外围的清军直接撤回四川。 二来,明军在原路上埋了不少粮食,并且做了标记。 沿着原路返回还可以把这些粮食挖出来。 若是全部舍弃了实在是太可惜了。 冯双礼也觉得赵三虎的建议有道理,便欣然采纳。 粮食不过被埋了十天应该还没有变质,将其挖出来晒一晒肯定可以继续吃。 现在冯双礼也看开了,当务之急是把这支军队安全的带回四川去。 至于会不会遭到白文选的嘲笑不是他眼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能合得来就一起处,合不来的话冯双礼也不想要勉强自己。 大不了他写一封奏疏呈递给天子,请求天子把他调往别处。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这个请求都是合理的。 大将不宜在一处驻守时间太长,算来冯双礼待在四川的时间也不短了,换个地方也合情合理。 也许现在北伐的时机还没到。但通过这一次尝试至少冯双礼证明了一点,那就是清军远没有想象中得那么难缠。 只要陛下拿出东征时候的劲头,相信北伐是一定会取得成功的。 只是这次冯双礼北伐受挫后,下一次朝廷主力北伐他冯双礼注定不会再是主力了。 ...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