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失去山海关之后他们已经失去了主动,如果连宁远也丢了,这仗也真的不用再打了。 孝庄对宁远十分重视,第一时间派遏必隆领精兵三万前往宁远驻扎。 不同于一般的城池,宁远是一座典型的戍堡,三万军队差不多已经是极限了。再多,就算人塞的下粮仓也放不下足够的粮食了。 遏必隆一开始是不想来宁远的,毕竟明军只要派兵出关,宁远是首当其冲的。 但是太皇太后的旨意不可违背,遏必隆可不想被太皇太后骂个狗血淋头。 来就来吧,大不了打不过再跑嘛。 反正清军一路跑路早就是习惯了,遏必隆也有了足够的经验。 来到宁远之后遏必隆下的第一个命令就是四处劫掠粮食。 毕竟宁远本身的存粮很少,虽然遏必隆从沈阳带来了不少粮食,但也不一定能够用。 未雨绸缪总归不是什么坏事。 当然如此一来苦了的是宁远一代的百姓。 他们本就生活艰难,这过冬的口粮被夺了后更是举步维艰,能否撑过这个冬天都是两说。 无奈之下不少百姓以村子为单位开始向山海关方向迁移。 如果能够在入冬内逃到山海关内应该是可以活命的。 听说朱皇帝对待百姓很好,不仅免除赋税还会给灾民赈济。 相比之下遏必隆简直不是人啊。 活命,他们只要活命。 ... ... 近日京师爆发了一个不小的轰动事件。 当今天子将部分皇庄土地分给了贫苦的佃农。 此举一时间引起了热议。 那些佃农们自然对皇帝陛下感恩戴德。 至于朝臣、读书人们则纷纷直呼天子内行。 看似牺牲了一些皇庄的利益,收获的可是民心啊。 再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百姓们的土地就是皇帝的土地,百姓们的钱就是皇帝的钱。 身为天子岂能与百姓争利,那也格局太低了吧。 如今正是收买人心的大好时机,只要举措得当,百姓们肯定会山呼皇帝陛下万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