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七章 朱由榔的抉择(第二更!求订阅,求月票!)-《南明第一狠人》


    第(2/3)页

    这一点,其实郑成功想必心里也有了底。

    毕竟郑成功就是国子监监生出身。

    作为大明最高等的学府,国子监的师资力量是毋庸置疑的。

    加上这些学生也都是各地的县、州、府学的生员,基本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无非就是不是最尖子的那批人。

    不过这并没有什么关系,毕竟南洋的那些土著基本上都是不识字的。

    朱由榔让这些国子监的监生去到南洋教书,也是从最基本的教起。

    说是启蒙社学丝毫也不为过。

    当然,这并不是说这些国子监的监生不能教好。他们若是能够一步到位自然是最好的,也省却了后续的许多麻烦。

    但即便他们不能一步到位也没关系,因为只要把这个架子搭起来了,后续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去到南洋。

    即便是那些眼高于顶的清流官员,在确认南洋的百姓不再是那些不通文墨化外之地的蛮夷后,肯定也会有其他的想法。

    当然,这些不是朱由榔眼下需要考虑的问题。

    眼下他只需要考虑一点,那就是如何有理有据的把这些国子监的监生忽悠到南洋去。

    他背负双手,在暖阁之中不住的踱步。

    一边踱步,一边思考。

    既然要让人家远渡重洋,自然要给到足够的甜头。

    否则很容易出现无人可用的情况。

    其实作为君王,朱由榔手中的权利还是很大的,似乎还是应该从官职上做文章。

    左思右想之后,朱由榔觉得可以这样实施。

    凡是从国子监中挑选出前往南洋任职教书的官员,只要任职满三年,就可以调回中原。

    届时他的官职可以上升三级,也就是一品半,保底可以外放一个县做县令。

    县令也就是七品官,别看在那些科举入仕的官员眼中就是个芝麻绿豆大小的官,但对这些国子监的老监生来说无异于是一个顶天的官职了。

    毕竟起步就不一样,所期望的官职肯定也不一样。

    监生能够做到一县的县令,也该知足了。

    大明朝跟很多封建王朝一样,都是把读书人视作神明的朝代。

    如果能够做到一县父母官,届时告老还乡之时也是可以得意神气一回的。
    第(2/3)页